12月14日,華中科技大學楊叔子院士在國際會議廳為我校師生做了一場題為“時代發(fā)展趨勢:科學人文交融”的精彩講座。校黨委書記江潭瑜在講座前與楊叔子院士進行親切交流。講座由校長章必功主持。

章必功在主持詞中指出:楊叔子院士長期以來一直關注、幫助深圳大學。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,楊叔子院士擔任組長,給予我校很大的支持。楊叔子是50年代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,可以稱之為新時代“科學與傳統(tǒng)文化臻于完美的結合”、“詩人與科學家臻于完美的結合”。
楊叔子在講座中指出,科學和人文的對立是個假命題,現(xiàn)在學校教育存在的二者對立,是人為制造出來的難題??茖W家的想象力來自于人文,科學推動著人文的發(fā)展,人文對樹立高度的責任感、開闊視野、豐富想象力都十分重要。沒有了人文精神,輕則民族覆滅,重則整個人類都會滅亡。楊院士從四個層面對科學與人文進行闡述:
首先,科學和人文的融合是時代發(fā)展的必然趨勢。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,帶來好處的同時,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。科技改造人與自然的關系,也改變了人自身,這種改變是好是壞,還不清楚,科學可能會帶來潛在的、毀滅性的后果??茖W關注客觀世界,探求真理,目的在于“求真”;人文關注精神世界和終極關懷,目的在于“求善”??茖W為人文提供基奠,人文為科學提供向導,“真”為“善”的基奠,“善”是“真”的向導,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勢在必行。

其次,人文為人之本,是科學的立世之基。人文關系到民族的存亡、國家的強弱、社會的進退、人格的高低和涵養(yǎng)的深淺。人文的作用在于陶冶性情、純潔人性、活躍思維、開辟創(chuàng)造力,科學是生產(chǎn)力發(fā)展的源泉、正確思維的基礎,也是發(fā)明的手段和追求真理的動力。社會發(fā)展如果沒有人文的引導,會產(chǎn)生重大的問題。
第三,科學和人文共生互通??茖W和人文同源于實踐,共同長生于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。科學是一元的,重視邏輯思維和實證,是一種認識體系;人文是多元的,重視形象思維和個人體驗,是一種價值、倫理體系??茖W要有人文的補充,人文要為科學提供應用與發(fā)展的舞臺,科學為人文提供了素材和認識世界的武器,少了任何一方都是殘缺的。
最后,教育要實現(xiàn)科學與人文的交融,全面提高學生素質。只有科學和人文二者的交融,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追求、完備的知識基礎、科學的思維方式、有效的工作方法、健康的身心狀態(tài)以及和諧的對外關系。我國當前要通過教育提高人才素質,使人們熱愛祖國,學會創(chuàng)新,既有國際視野,也要有民族情懷。
(宣傳部)